close

2個星期以來的第3次校外教學(羨煞其他班級小朋友).


在令人擔憂.大雨不斷的天氣中出發了~


還好--無尾港只有斷斷續續的細雨.十足令人興奮~~





無尾港解說中心~~很棒的綠建築



柱子的設計採用"頁岩(石板屋)"的元素


一到無尾港社區.盧小姐便親切的迎接我們.希望我們能夠輕鬆無壓力的了解這個社區大小事.



小朋友專心的聽解說


接下來.進入到視聽中心觀賞導覽影片.先基本的了解無尾港的基本資料.


影片中有提到先民的捕魚活動"牽罟"----之後還發展出"牽罟舞"喔


今天的導覽帶領人--張老師~~


百年古井(早期先民用來飲水與清洗漁獲的重要設施.用石頭層層堆砌起來.


雖然目前已無使用.但秉持"飲水思源".仍然保存下來.)


水井內部


水井外部(目前已無使用.入口處封閉)


社區內隨處可見"石板屋"~~~一種頁岩(俗稱黑石板).在房屋.水溝.圍牆.人行道等都可見.


具有涼爽.防災.與防敵的功用.


社區小公園的涼亭


接著.前往「阿公ㄟ工寮」以及「阿嬤ㄟ灶腳」


古老木造房(應該整修過)


「阿公ㄟ工寮」入口


三輪車


沒有專心聽解的學生


屋樑


屋旁有一些"漂流木"製品


屋後有設計很棒的接水裝置.可以將雨水充分利用


屋簷角邊的雨水落下至桶內.就可以用來洗手喔~~


再來.參觀「阿祖ㄟ便所」



舊式"馬桶".學生都感到很驚奇


再來.參觀「阿嬤ㄟ灶腳」



可以看見舊時的"瓦斯爐"---"灶".旁邊還有成堆的木材


阿嬤在磨米


學生在試著轉動石磨.體會古人磨米的感覺


現在少見的石磨~~


社區走道旁的圍牆也有特殊設計


將一些社區居民的活動.用陶板記錄下來


牆上的大型畫.代表著無尾港社區




社區旁有"岳明國小".小門口有很棒的裝置藝術(許多雁子自由自在的飛翔)


另一間石板屋


較特別的是.這間石板屋的石板並未使用任何"接著劑"喔~



屋前還有舊時打水的"泵浦"


接下來進行的"賞鳥"行程.要先經過巷弄小徑.充滿小鎮風情


屋旁隨處堆放著漂流木


漂流木雕刻的圖騰


柱頭竟然是"水瓶狀"的木頭加工品


到達"賞鳥平台"


此處為區內制高點.可以遠眺"太平洋".無尾港風光可盡收眼底


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很廣喔~


平台前的河道.非常具有美感


剛好碰上清理河道的工人--駕著竹筏




張老師跟小朋友指引鳥的蹤跡


遠處的"七星嶺"


賞鳥解說員--林老師~~


林老師指導小朋友"賞鳥"


YA~我看到鳥了~~


書鳴:這趟教學活動太棒啦!


書鳴:再陶醉一次吧~


換我們留下紀念照囉~~(書鳴:我被擠到後面啦>.<)


書鳴:我搶到前頭了(結果眼睛卻瞇了起來~.~)


嘉倩"我最high"~~


遠方樹梢停留了2隻鳥兒


平台下方也有步道喔


"到此一遊"留影三連拍之1


"到此一遊"留影三連拍之2


"到此一遊"留影三連拍之3


充滿古色古香的房子


離開賞鳥平台前往下一地點


兵將是無尾港地區特殊的民間信仰.在各村落的東西南北四方都有一小小廟.



廟內安奉不同顏色臉譜的小小草人.帶著一把小小竹劍.是村內神祇派駐四方守衛的兵將.


負責保護村民的安全。


廟宇為無尾港各聚落的主要信仰中心.另有天主教堂與基督教堂各一座.


無尾港地區信仰的海神為"玄天上帝".另有移民所供奉的紅旗公.三山國王和岳明新村招寶寺內的眾多神祇.


廟旁的瓦屋


廟旁的石碑記載.此廟(玄天上帝廟)建於民國51年


有趣的石板梁


社區導覽完後.進入重頭好戲---植物染DIY


分配植物染的材料


張老師為大家介紹此地功能


接下來.林老師為大家介紹館內的染布特色


染布製品





每人有一條事先處理過的染布(先用"福木"的汁液染過)


進行"折布"的手續




開始進行"夾染.綁染"的步驟---利用木條.彈珠.橡皮筋等.將布給綁起來.














此次染布的主角"倩草"的汁液



小朋友依序將綁好的作品放入染桶內










大概要煮6分鐘



固色劑


將作品逐一撈起


放進固色劑桶內


倒入清水中


開始拆作品囉--將之前所用的木條.彈珠等取下




YA~漂亮的作品完成囉~~


繼續拆~~


作品花樣都不同.實在好看極了


讚!!!


彷彿在ㄧ片花海中


很棒的對稱圖案


耶~~我是花仙子~~


教室外有一顆"福樹"


超精緻的木雕作品






2座柴燒窯--可以用來烘烤麵包.披薩


張老師為大家介紹爐子的構造


YA~~我要請爸媽帶我來烤麵包~~


社區的活動中心柱子.一樣有"石板"的設計


參觀作品展示販賣區



有許多漂流木製品





彩繪石頭魚--栩栩如生呢~~~~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 



~~~活動心得~~~


    一抵達無尾港社區,小姐便親切的迎接我們,希望我們能夠輕鬆無壓力的了解這個社區大小事。因為現在的無尾港,社區居民將自己的居住地定位為「生態社區」,藉由種種傳統生活文化,希望給遊客一種最親切、最生態與自然的體驗。


    就此次活動主題「慢食、樂活在港邊」而言,「樂活」等於是利用美化社區環境並補充公共空間機能,結合公共藝術公共化之製作原則,活化並提昇公共空間視覺品質,創造舒適的公共環境,鼓勵並結合民眾參與的相關藝術再造活動,增進大眾對於公共藝術公共性的接觸與認識。希望人們能放慢腳步,放鬆身心,降低對物質的執著與慾望,親近大自然,並秉持著環保的概念,食用健康的生機飲食,減輕對地球的負擔,可以幫助人們保持身心愉快,過著心靈富足的生活。而「慢食」呢,則是以自然、環保的方式取得食材,並鼓勵大眾將傳統、手工製作的菜餚,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,然後,放慢飲食的節奏,享受各地的特殊風味,改變伴隨速食而來的經濟、農業、生活方式與價值觀。


    看完了導覽影片後,我們就先了解無尾港的基本資料。影片中有提到先民的捕魚活動「牽罟」----之後還發展出「牽罟舞」喔!讓我看到了無尾港在永續經營與當地生態、人文的各種結合。相信學生會對此地環境有更多的了解,吸收一些課本以外的相關知識。現在也正好是11月,正好開始聚集要度冬的雁鴨,學生更迫不及待想要賞鳥呢。


     我們很悠閒的在導覽人員老師的帶領下閒逛港邊社區,看見了--本地風土建築,由黑色石板構成,運用來構築房舍「石板屋」及圍籬護牆等,不僅防颱也耐震。「百年古井」:早期先民用來飲水與清洗漁獲的重要設施,用石頭層層堆砌起來,雖然目前已無使用,但秉持「飲水思源」,仍然保存下來。「阿公ㄟ工寮」體現的是一個時代精神,刻苦耐勞,吃苦當作吃補的勤奮年代。參觀「阿祖ㄟ便所」以及「阿嬤ㄟ灶腳」,就彷彿回到小時候,那升火起灶、燒水煮飯的慢步調,過年時看著大人們在煮年糕的熱絡情景,菜園裡的濃厚肥料…。社區種種,無一不是以人性化的方式推廣「敬老尊源」的生活態度,形塑社區記憶圖像並深化社區居民之角色認同。


無尾港原是一條幽靜的河流,位於蘭陽平原東南方,濱臨太平洋,南倚北方澳,四周有大坑罟、港口、港邊、嶺腳、岳明新村等聚落。由於出海口河道淤塞,水流無法排洩,故名之「無尾港」。「賞鳥平台」為區內制高點,可以遠眺太平洋,無尾港風光可盡收眼底。雖然天候不佳,我們依然透過了望遠鏡欣賞了許多鳥類的覓食、嬉戲與自由自在的飛翔,在這屬於鳥類的生活天堂裡。美中不足的是,學生多了些,相形之下,一支望遠鏡便顯得孤單又忙碌了。


     社區導覽完後,進入重頭好戲---植物染DIY。處理過程雖然繁複,或可說是為了體現一種生活態度、尊重自然。將大自然的美好轉變成另一種生活美學,方巾、彩帶、衣服,無一不是充滿美的事物。


    環顧整個行程,看看廟、看看石板屋、吹吹海螺、吹吹海風,偶而幻身成飛鳥,感受社區旅遊的親切。講解生態,講解人文,講解著這個以吹螺為號召鄉土圖騰的社區。雖然只有短短半天,但富足的收穫可是滿行囊呢!




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老師的樂活時光 的頭像
    林老師的樂活時光

    林老師的樂活時光

    林老師的樂活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